由丁聰畫集想起的
近日在書肆喜得《我的漫畫生活·丁聰》新版畫集,不禁想起了一些往事。
丁聰先生是我心儀多年、崇敬的畫家。知道丁聰其人,還得從60多年前說起。當時,我還是一個18歲的大孩子,在南京一家小廣告社打雜。一個初春的早晨,在夫子廟旁寧靜如畫的白鷺洲畔,邂逅上海松江人、廣告畫家倪華先生。小茶坊兩杯香茗,他鄉(xiāng)遇老鄉(xiāng),打開了話匣。他曾供職于上世紀40年代上海著名的新亞藥廠廣告部。他與我聊起那里的幾位同僚,有忻禮良、董天野、穆一龍,最后提到丁悚先生,又特別提到了丁老先生的公子“小丁”。他在話語中不斷地說到小丁,惺惺相惜,盛贊有加,由此我便知道,還有一個了不起的小丁先生。
之后數年,我在貧困線上掙扎。1949年,影劇演員李明走近了我。他實名許敏,他的父親許幻園,是老城廂青龍橋“城南草堂”的主人。1898年津門李叔同初次來申江,寄寓于城南草堂。與許幻園作文唱和。后成“金蘭之交”。李明從小在這樣一個氛圍中熏陶,愛上了涂涂抹抹,跟著李叔同“咿咿啊啊”。后來家道中落,李明不得不混跡影劇圈謀生,他的藝名,有著對李叔同懷念的深意。那個時代演員是自由職業(yè)者,他另有一招“副業(yè)”,上不了戲就自編自繪連環(huán)畫投稿,真可謂左右逢源。
那一年我入伙他的“畫班”,開始作畫的那一刻,他從兜里掏出他自編的秘籍,對著我高舉著:“畫這個,怎么樣?”我看著人物造像,“怪兮兮”的,按現在的時尚說法是“動漫”風格。我初涉作連環(huán)畫,還未入門,就按這個樣式依葫蘆畫瓢畫了下來。后來我的這本連環(huán)畫初作,居然也“呱呱”問世。
這段如煙往事,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在欣賞丁聰新版畫集時,翻閱到其中一頁《升官圖》,其人物服飾、舞臺圖像喚起了我的記憶:與50多年前那本連環(huán)畫本,怎么如此相似?。∧皇悄潜尽懊丶,來自小丁先生《升官圖》的造像?有眼不識泰山呀!
爾后,上世紀80年代初,趁赴京之便,在一個什么“廟”的附近,摸到了小丁先生家,女主人告知“不在家”,無緣謀面拜見,怏怏而退。
再說上世紀90年代初,由魏紹昌相約,在上影廠陳鯉庭導演家,聊上了有趣的話題:“連環(huán)畫與電影”。從談話中聽出陳導在研究《大風歌》電影劇本。說話之間,陳導抖出幾張人物造像,給我一開眼界,并口說著:“丁聰你知道嗎?還有胡考?”我羞答答地說:“全知道!前輩!标悓дf:“這幾幅是前幾天,北京來的兩個老朋友丁聰、胡考設計的人物造像。”我接過來,細細琢磨,感到造像“形神皆備”恰到好處,這是人物畫追求的標準。所幸的這本畫集也收錄了幾幅,為當代文化大家配畫的工筆白描造像,留給我們足夠的賞析品味的空間。
《丁聰》新版畫集面世,也是小丁先生一個時代的記錄。筆者的連環(huán)畫生涯,從《升官圖》啟蒙,飲水思源,因作此文。
文:王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