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神韻 時代的風格
——讀陸華的連環(huán)畫《長生殿》
白居易的《長恨歌》與洪升的《長生殿》雖文學題材不同,但所描繪的內容相近,把這個故事改編成的連環(huán)畫也有許多版本,風格各異。近來重讀了陸華的《長生殿》,感覺良好,寫下幾句如下:
變化自然的構圖創(chuàng)意
連環(huán)畫的構圖為先,如果一部連環(huán)畫作品畫功再好,構圖變化少,同一場景會出現(xiàn)重復的感覺,如果畫功好,加上構圖靈巧,變化自然,作品也就生動起來。老畫家大部分常用中景平視繪圖,布景參照舞臺布景式,極易顯得呆板,現(xiàn)代作者喜用大變化的構圖,不同的視角以及近景特寫等。良好的《長生殿》屬后者。
如第7圖作者繪楊玉環(huán)首次出場,羞澀地位于畫面右下角。雖然人物只占整個畫面的不足八分之一,卻十分引人注目。
第17圖,貴妃出浴華清池,侍女攙扶并手執(zhí)一鞋,貴妃嬌無力得連鞋子也穿不上了。圖中從五分之二處為二人身形的大部分,隱約五分之三的右側為簾,左側一梳妝鏡,大概分別寓洗浴時的羞澀及照鏡時的美麗。
圖47中郭子儀在樓上,其實畫面還可以畫得再豐富些,可只有一個半凳子,與郭子儀彎曲的身軀,形成一個銳三角構圖,以表明郭子儀此時的心理不平衡。
圖87描繪貴妃自縊后,眾軍解甲叩首的場面。圖中人物眾多,占滿大部分畫面,只在邊角留一點空隙。如果你仔細觀察,此圖為一個大S構圖,如果用橫豎分割式構圖一定會顯得呆板,這樣既能表現(xiàn)出故事高潮的悲劇性,又美化了構圖,如是其它,不再例述。
傳統(tǒng)藝術的有機借鑒。
陸華的《長生殿》中對古代繪畫和文物的借鑒應用頗多,為所用技法比較嫻熟,且不生搬硬套,所以不細看,有時借鑒的畫面不易認出。
楊貴的形象起初參照了唐僧周昉的《揮扇仕女圖》,后來則借鑒唐張萱的《簪花仕女圖》。玄宗雖不完全與唐閆立本的《步輦圖》中的太宗相似,但從53圖中一下子就可看出《少輦圖》中侍女、輦、華蓋的形象。50圖中玄宗擊鼓的形象一定來自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另外第10圖中舞踏者的形象與敦煌飛天、伎樂天頗為相似,作品中馬的形象是唐三彩的造型無疑,就連28圖中的凳子也參照了《揮扇仕女圖》。
除此之外,還有25圖仿《清明上河圖》中轎的形象,漢畫像磚中軺車出行及雙闕樓的形象在93圖、49圖、103圖都有體現(xiàn),以及文物博山爐、編鐘、戰(zhàn)國雙鳳鼓等等,都成為陸華消化應用的營養(yǎng)。
繁簡得當?shù)谋尘霸O計。
背景設計與構圖一起為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一個表演的場地和空間,對表現(xiàn)氣氛、感情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3圖中,李隆基正襟危坐,用透視的畫法畫出龍椅、屏風、圓柱、斗拱、彩繪、宮燈、藻井、欄桿、香爐、臺階、皇座上下,應有盡有。
第14圖,人物多半身會成極小,而卻用仰視特寫鏡頭表現(xiàn)亭中柱、梁、云頭、檐、彩繪等,極為精細,為表現(xiàn)此時二人心情極為恰當。另外在1、5、13、18、37、38、40、91等畫幅中,作者用不同的構圖描繪宮殿樓閣亭臺,為表現(xiàn)大唐宮廷故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表現(xiàn)宮內生活時,作者常常用俯視畫地板塊,然后上面畫人,使一動一靜,一滯一活的對比更加鮮明。地板塊上的花紋不同,根據(jù)不同內容,有時索性空白都恰到好處,對瓦、彩繪、窗檁柱、云龍、屏風花鳥、香爐、銅器等的繪制也匠心獨運,不拘一格,在此不一一選注。
傳統(tǒng)的神韻被靈巧的現(xiàn)代風格表現(xiàn)的鮮活備置,這就是陸華《長生殿》的特點。
文:張向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