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施大畏
施大畏先生是從“文革”后期崛起的一位連環(huán)畫名家,據說他以前是上海造船廠的一名油漆工人,后來一躍成為上海畫院院長。他的成就一大部分源自于他的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他通過刻苦的自學鉆研,打下了深厚的素描功底。從他的早期連環(huán)畫作品《三棵棗樹》、《恩瑪蒂奶奶》中就可略見一斑。造型準確、形象塑造真實、氣勢博大、筆力雄強,是他的一貫風格,具有典型的“學院”畫風。他早年的作品畫的比較嚴謹扎實,畫面厚重有余,但韻味梢顯不足。還是有著強烈的素描味。后來他由于參與創(chuàng)作了長篇連環(huán)畫〈李自成〉在美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被調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次期間他虛心向賀友直等前輩學習,開始在中國畫上汲取營養(yǎng)。后來又考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系統(tǒng)地學習傳統(tǒng),并將中國畫和書法用筆的表現技巧運用到他的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當中。
施大畏先生的連環(huán)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磅礴的氣勢,和準確的人物造型并行不悖。
在他的精心之作〈朱德同志在井岡山〉中,水墨技巧的嫻熟運用,人物形象的準確塑造充分地顯示了他對于中國畫語言的掌握和運用已經十分成熟了。眾所周知在生宣紙上塑造寫實人物是很難的,尤其是畫有名有姓的領袖更是不易,長達100多幅的頁數,加上畫稿尺寸的限制處理起來是很有些難度的,但是施大畏先生卻攻下了這一難關。成功的塑造出了總司令的光輝形象!在他的獲獎作品〈暴風驟魚〉當中,他又化傳統(tǒng)連環(huán)畫當中的工筆線描為氣勢靈動的意筆線描,使作品的整體看起來更加具有陽剛之氣,是速寫初學者的極佳臨本。
施大畏先生的線描有一種摧枯拉朽的氣勢,中鋒、側鋒、拖鋒、逆峰并用,用筆豪放雄強,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深受年輕人和美術愛好者的喜愛,他在80年代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的連環(huán)畫作品,是一位“多產”型的畫家。他和韓碩先生可以說是連壇上的“黃金搭檔”他們創(chuàng)作的〈鬧江州〉、〈清風寨〉、〈家〉、〈周恩來在廣州〉、〈促織〉等多部連環(huán)畫作品是連友們的必藏之物。我對于兩位先生合作的連環(huán)畫,往往分不清是誰執(zhí)筆,但我感覺韓碩先生的畫風略顯清秀,施大畏先生的畫風則更為豪放,二者的結合真是“天衣無縫”,也是搭檔時間較長的一對畫家。
看過施先生最近創(chuàng)作的國畫作品的朋友一定感覺到了施大畏先生正在嘗試把具像和抽象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語言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歷史題材和革命題材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頻頻在美展中獲獎,我作為一名普通連友期盼著早日看見他的更新,更好的作品!
文:陳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