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苑耕耘六十載(圖)
凌濤,原名凌根福,上海市人,生于1919年。1933年由鄰居介紹拜連環(huán)畫前輩沈曼云為師學畫。那時當學徒,其實是做雜務的童工。由于老師當時還未成家,所以家務活還不算繁重。但另有兩件事,那是凌濤必須要完成的。原來老師有兩個畫友,一個是畫配景的養(yǎng)了一只鳥,每天來時,鳥籠必定帶來,得給他清洗鳥籠。另一個是老師的同行,每天一起畫畫,看起來像大少爺,穿得一清二爽,每天換一雙白襪子,要替他洗得沒有污跡,不然就要被訓責。當時凌濤只有14歲,忙完這兩件事,就費了不少時間。而且還要給老師和這二人買這買那,哪有時間坐下來學畫。只有到了晚上,自己偷偷地畫。兩年后,老師結婚,家務雜活更多了,學畫時間也更少了。所以凌濤四年的學徒生涯,可以說沒學到多少實際的繪畫技法。
凌濤滿師后離開師門,開始畫連環(huán)畫,是靠自己刻苦鉆研,狠下苦功而獨立創(chuàng)作的。開始他是用原名發(fā)表作品的。對初出道的作者,老板收畫都要壓低稿費的。盡管這樣,凌濤還是高興的。一則可以解決溫飽,二則可以鍛煉提高繪畫水平?墒钱嬃藥撞,銷路并不理想,書商就不想收他的畫了。
凌濤在滿師后,就結識了趙宏本,兩人也成了莫逆之交。在趙宏本處也學到了不少繪畫技法。那時趙宏本在連環(huán)畫圈內已有很高的地位,見凌濤畫稿出路困難,就建議他將凌根福改成“小沈曼云”試試。用“小沈曼云”首先要得到老師許可,可是沈曼云卻不同意。經(jīng)趙宏本說情,最后才答應:用用可以,但不能畫沈派風格。趙宏本考慮凌濤今后的生活,就承諾下來,叫凌濤畫趙派,用“小沈曼云”署名,果然在銷路上大有起色,書商爭相求稿。從此小沈曼云名字在連環(huán)畫圈內叫開了,被稱為“四小名旦”之一。
1948年凌濤曾畫了一部《宋氏三姐妹》連環(huán)畫,因是真人真事,且是國人皆知的名人,他找了很多圖片資料,著力刻劃人物形象,所以花了加倍的時間才畫好?墒钱敃r連環(huán)畫要經(jīng)過偽社會局審批,畫本未獲通過,結果書商老板不得不行賄,才獲準許出版。
凌濤是1949年7月在出版的第一部新連環(huán)畫《流盡最后一滴血》時起用的名字,他也是最早畫新故事連環(huán)畫的作者之一。之后又畫了《女司令劉虎臣》、《新兒女英雄傳》等多部有質量的連環(huán)畫。
1951年,凌濤參加了華東人民出版社工作,后轉入新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其間畫了不少戰(zhàn)斗題材和歷史故事的連環(huán)畫,在讀者中很有影響。
1956年下半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60冊系列《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需要統(tǒng)一造型,凌濤也參與了其中工作。他畫的是《三國演義》第一部《群英會》。他在創(chuàng)作前,做了不少工作:熟讀原著、理解腳本、找參考資料、觀摩京劇等。準備充分后,才開始創(chuàng)作,畫好后,還認真修改,出版后,得到不少贊賞。外文出版社還專為這部作品出版了大開本,銷往國外,這在60冊《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中是絕無僅有的一冊。
退休后的凌濤,從未放下畫筆,練練書法、畫畫中國畫,目前雖已八十四高齡,還能提筆作畫,不論是人物、山水都能應付得下。
文:老連
|